科学研究
清华大学核研院生物质能技术研究室成立于2005年底,致力于非粮生物质基能源及化工产品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现有研究人员共28人,其中有教授1名,副研究员3名,高级工程师1名,助理研究员2名,工程师1名,博士后3名,实验技术员6名,博士生6名,硕士生5名。
本研究室是中美两国政府合作建立的“中美生物燃料联合研究中心”的中方承担单位、“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低碳能源大学联盟生物燃料实验室,与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诺丁汉大学、美国能源部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REL、美国农业部国家农业利用实验室NCAUR、美国奥克拉荷马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瑞典Lund大学、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世界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是一个前沿化、综合化、国际化的研究平台。
本研究室在非粮原料(如甜高粱、秸秆)生产燃料乙醇、清洁沼气、生物基烯烃、秸秆替代石油C4组分生产化工产品方面进行了很多先进的研究工作,并形成了固态发酵动力学、过程模拟及反应器设计、菌群研究、生物转化热化学等优势学科,已成为国际领先的生物燃料研发基地和高级技术人员培养基地。先后承担了10项国家级重大项目及14项部委、地方及企业合作项目,申报专利36项,发表论文83篇,为我国非粮生物质燃料发展战略及相关技术研发作出了重要贡献。研发的先进固态发酵法(ASSF)生产甜高粱燃料乙醇技术和纤维素乙醇技术居国际领先水平,ASSF法生产甜高粱秆燃料乙醇技术获2009年世界生物燃料大会“可持续生物燃料技术”奖提名,并于2010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成果鉴定。该技术现已在内蒙古成功示范,山东、吉林、辽宁、河南等省及美国、南美、非洲等国家和地区正与本研究室洽谈合作开发和技术转让事宜。
研究室将紧跟国家生物质能源及化工产品的发展趋势,保持应用基础研究与工程技术开发优势,持续取得高水平创新研究成果,持续实践高技术工程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成功转化,并通过与国内外一流科研机构加强学术及人才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国际研发平台的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队伍,提升国际影响力,力争为我国能源安全、生态优化、经济建设和生物质能技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