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研院召开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

2017年3月27日上午,核研院在昌平校区召开2016年度总结表彰大会,全院教职员工近300人参加会议。大会由院党委书记唐亚平主持,院长张作义做全院工作报告,院班子成员张亚军、孙玉良、董玉杰、王贤刚、向新程、张佑杰、石磊出席会议。

大会首先进行了年度表彰。唐亚平宣读了推荐校级先进集体、校级先进个人、校教育职员“爱岗敬业”奖、校离退休工作先进个人、校“老有所为”奖、校级优秀工会小组、校级工会积极分子名单,以及院级先进集体、院级先进个人、院级先进工会小组、院级工会积极分子名单。会上为获得院先进集体荣誉的基层单位103室反应堆理论组、104室、105室、301室化学性能组、501室、院办党办、高压电缆及上下水改造项目组颁发了奖状。

2017年核研院工作报告分为“2016年工作回顾与总结”、“2017年工作思路”和“2017年工作目标”三个部分。

张作义从“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科研经费、堆工科研、非堆科研、人才培养、国际交流与合作、机关后勤基建工作、安保保密安防退役工作、群众工作、科技成果产业化等十一个方面报告了核研院2016年各项工作进展。2016年,核研院各项工作继续保持良好态势,科研经费继续保持高位,实现了“十三五”首年的开门红,全年到校科研经费4.79亿元,比十年前翻了两番。

高温气冷堆重大专项科研攻关实现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取得一系列重要的阶段性成果,有力地支持了示范工程建设。包括:加装自主研发电磁轴承的主氦风机工程样机完成50次服役周期试验及六种极限工况试验;完成燃料装卸系统全部设备研究及工程验证试验;完成乏燃料贮罐的全尺寸跌落试验;完成石墨堆内构件整体缩比抗震验证试验。示范工程施工设计和技术服务工作总体按照年度计划进行,在主设备和工艺系统、仪控电系统、调试和安全评审等方面都取得了关键进展。示范工程燃料元件生产线完成全部设备调试、工艺调试和人员培训工作,开始正式生产。至2016年底,已生产合格球形燃料元件6万个。发布了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技术方案,开始标准设计和可研编制工作。

非堆科研工作稳步发展,取得新的成绩。乏燃料后处理技术、放射性废液处理技术、核技术及应用、新型电池技术、生物质能技术等领域的多个科研项目顺利完成、部分项目开始产业化示范工作,多项新的重大研究课题得到落实或即将落实。能源管理与气候政策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其成果在《Nature》子刊得到发表。中核能源公司继续在推动高温堆和低温堆技术产业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清能创新公司与金工间在小型尖端核设备制造关键技术方面开展紧密合作,近2000平米的总装车间投入使用。注册资本1.5亿元的清控核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开始正式运营,将为核研院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创新的局面。

关于2017年工作思路,张作义指出,2017年要抓好四个方面的重大工作。首先是聚焦科研主线,做好三线部署。在反应堆工程、核化学化工、核技术、能源管理与气候政策等四个重点领域,明确了科研与学科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三线部署;二是狠抓队伍建设,下大力气做好三件大事。成立队伍建设领导小组,负责制定队伍建设规划、提出队伍建设配套政策建议、策划与推动队伍建设专项工作等,在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强化干部梯队建设、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等三个方面开展扎实工作,加快实现核研院的骨干队伍向更年轻的一代的过渡;三是确保顺利完成重大项目攻坚任务。要以设备制造厂、示范电站、燃料元件生产线现场为中心,全力做好设计收尾、安装与调试等技术服务工作,实现示范工程年度关键节点目标。全面启动6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的标准设计和可研工作,为高温气冷堆的后续产业化推广奠定坚实基础;四是改善条件保障,拓展发展空间。做好昌平基地建设规划,积极寻求资源支持改进基础设施、提高后勤运行水平,加快步伐实现北京市要求的2017年供暖季煤改气的要求。积极推进与山东省荣成市的合作,在当地建设先进核能技术研发基地,为核研院的未来发展拓展空间。

张作义提出了2017年全院各方面工作目标、布置了2017年重点工作,还对安全、质量、保密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全院同志要目标明确、步调一致、继续拼搏,确保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唐亚平在会议总结中指出,2017年是核研院承担的两个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最后冲刺阶段,也是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三个九年分三步走”战略的最后一个九年的关键阶段,越是接近最后的胜利、压力就越大,就越需要形成共识、凝聚人心。院务会经过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讨论后提出的工作思路,一定要传达给全院每一位同志,形成全院的共识。

唐亚平强调:做好科研与学科发展的三线部署,是核研院长远发展的需要,院里会从“双一流”建设资金等方面给予资源倾斜和政策支持,也需要各学科团队认真分析研究、找准方向和目标;完成好两个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是清华人“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初心的体现,也是“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核研院精神的新的实践,一定要动员一切力量、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改善条件保障、拓展发展空间,既是发展所需、也是形势所迫,既要提高保障能力、也要解决安全隐患、突破资源限制,在保密体系建设、新老生活区整治等方面,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必须投入足够心力和资源去做好;干部队伍和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形势非常紧迫,不能空谈,要出实在政策、做实在工作,鼓励青年教师在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的同时,更多地到管理协调、公共服务和产业化的舞台上锻炼、展示自己。要认识到,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院士队伍建设,是核研院学科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形成团队的统一意志,制定明确目标和工作计划,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全力推进、务求实效!

唐亚平向全院同志发出号召,要认真学习、贯彻刚刚闭幕的2017年全国两会精神,继续做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大力转变作风,以落实习总书记给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贺信、和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爱国奉献、追求卓越,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用自主创新的成果报效祖国和人民,努力拼搏、攻坚克难,奋力夺取两项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工作的全面胜利,用核研院全面工作的丰硕成果,迎接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开创核研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也为清华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做出核研院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