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研院勇于探索 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团队建设

清华大学简报

增刊【2011】第5期

清华大学党办校办编2011年11月24日

=====================

核研院勇于探索 积极推进协同创新团队建设

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简称核研院)目前主持16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之一“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专项的研制、设计与建设,牵头负责世界上第一座具有第4代核电系统安全特征核电站的科研攻关工作。为此,核研院统筹千余人集体攻关,初步探索出一条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协同创新的团队建设之路。

首先,充分发挥团队组织模式的优势。原子能工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而且工程浩大,在组织结构上需要大型的现代科研组织模式。在重大专项建设中,核研院借助团队攻关的模式,与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成立中核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华能集团成立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公司,并通过签署合同或合作协议的方式联合数十家中外企业、大学和研究机构,形成约1000人的产学研结合的核心团队,共同推进核能高技术产业化进程。其中,核研院作为核心团队的中心,负责制定总体技术方案、研发主要关键技术、设计核岛主要设备,工程的设计、采购、建造、调试和运行等交给团队的其他两家公司,从而确保核研院以最少的人力撬动最大的项目。

其次,不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一是引导并凝聚团队的共同梦想,即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核技术,实现核能的安全开发和利用,不再发生福岛核电站事故、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等类似悲剧。二是吸引众多外国专家共同为更安全、更高效的核技术贡献力量,其中包括德国西门子原高温堆安全部门主任、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核能研究所原所长罗奈特(Günter Lohnert)。三是帮助刚加入的新人尽快融入“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团队文化,令他们时刻感受到,整个团队都在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而不懈奋斗。四是树立“一盘棋”思想,统筹规划。重大专项课题统一调配资源,统一进行经济核算,各子课题之间不设成果排名。

再次,高度重视科研团队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留住经验丰富的老一辈核能人继续进行科研,同时着力培养年轻人,给年轻人“压担子”。一是将专项的子课题交由中青年骨干教师主持负责,目前很多年轻人活跃在燃料球技术等重大专项的关键核心技术岗位上,得到了很大的锻炼;二是从2009年开始实施“235岗位计划”,招募校内相关院系优秀博士生投身科研攻关第一线,积极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聪明才智。另一方面,注重专业技术人才的多样性和团队人才的复合性。留住校内人才的同时,积极在国际上引进人才,聚集一大批工程物理、力学、热能、精密仪器、机械和自动化等领域的优秀专业人才。

目前,在核研院科研团队的努力之下,“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已取得重大进展。超过90%的设备已经订货;反应堆压力容器突破了400吨核级大锻件的技术难关,开始进入总装阶段;蒸汽发生器突破了Incoloy-800H长螺旋管的轧制难题;首批试生产的核燃料原件下线;热功率10兆瓦的大型氦气工程实验回路开始进入调试阶段,这表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温气冷堆工程验证试验平台在核研院已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