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

2011年6月27日,核研院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表彰我院在“创先争优”活动第一阶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支部和优秀共产党员,并以颂歌献给党的形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

值此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深切缅怀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切缅怀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英勇牺牲、无私奉献的革命前辈和优秀共产党员。

值此建党90周年之际,我们认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领会总书记在讲话中总结的100年来清华师生始终与民族兴衰荣辱与共的校史。从庚款建校,辛亥革命,建党伟业,到科学救国,救亡图存,在建国以后结合国家大规模工业建设,建设多科性工业大学。在改革开放以来,投身国家经济发展;在进入新世纪以来,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紧密结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总书记还高度赞扬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等先进科学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来,在清华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的鼓舞下,核研院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的核能研究院的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团队攻关,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核能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作为技术责任单位牵头负责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国家重大专项,参与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家重大专项,在大型乏燃料后处理厂重大专项中承担重要工作,不断探索“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

在200号的发展过程中,共产党员敢于吃苦、敢于拼搏、敢于创新,发挥出了先锋模范作用。200号的党员和党组织,无愧于党和人民的嘱托,无愧于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核研院的今天,有力地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科教战线上的正确领导,是科学发展观的一项成功实践。

发展的道路并非都是一片坦途,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的大地震,引发了特大海啸。福岛第一核电站3台正在运行的核电机组,丧失所有电源及最终冷却能力。反应堆出现了氢气爆炸、堆芯熔化和大规模放射性外泄。全世界都学习到一个新的名词,就是“衰变热”。当反应堆控制棒插入,核裂变反应中止后,由于裂变碎片不稳定,核反应堆还继续长时间衰变并产生衰变热。这种衰变热竟然让精心设计的多重核安全保护系统一个个丧失了能力。

不出现重大核事故的核电站近乎是一个理想的能源。现在,因为区区“衰变热”,就有可能导致放弃核裂变能。这是不是有点过于简单化?实际上,解决衰变热载出的物理基础在人类发现核裂变之前早就存在。它是一个高中物理课本中就可以发现的“圆柱体散热问题”,在圆柱体的中心区域存在和核裂变功率成正比的衰变热。衰变热可以简化为一个随时间变化的热源。如果能够通过圆柱体表面的散热,使得圆柱体中心最高温度不会超过材料熔化的极限,那就是一种不会熔化的反应堆。这只要采取如下简单措施:

第一,把单位空间发出的能量尽量降低,即降低体积功率密度。从物理上总是能找到一个足够小的功率密度,满足不会熔化的条件。

第二,提高圆柱体表面的散热面积。例如,把一个大的圆柱体分成几个小的瘦高的圆柱体,以提高表面的散热面积。

第三,提高圆柱体中心材料的耐高温能力,例如采用碳化硅陶瓷材料。

在上述精心组合的条件下,我们完全有能力找到那么一种反应堆,不需要借助流过堆芯的水或其它冷却剂,仅仅依靠结构本身的导热和热辐射,把衰变热散发出去。这是一种物理上不会熔化的反应堆。

这种反应堆已经存在。它就是列入国家十六个科技重大专项的高温气冷堆核电站。为了实现近似理想能源的梦想,核研院已经奋斗超过30年了。如果按照重大专项预定目标获得成功的话,我们将率先向世界奉献一种不会熔化的反应堆。同时通过工业示范电站的建设,我们还将证明它不仅具有固有安全特性,而且经济上具有竞争力。

值建党90周年之际,200号人立足本职岗位,以创先争优的精神,知难而进,众志成城,投入国家重大项目,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发展道路,以实际行动庆祝建党90周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200号人的贡献。